選擇更好的自己,比選擇更好的男友重要得多!

小時候,我們家養過一隻名貴貓,名曰“烏雲踏雪”,通體烏黑發亮,只有四爪和胸口是白的,眼睛在一片黑中閃閃發光。之後發現這只貓隨地便溺,性格乖張,讓人不解,後來想起贈貓人隨貓附贈的《名貓書》,上面有一段話,頗讓人玩味:凡名品貓必有一些致命缺點。那時就覺得這個定理似乎不只是可以用於鑒貓,似乎也可以鑒人。

上帝是公平的,完美與不完美會在一個平衡區間之內,這樣人才能保持其“平凡”之處,或者說“中和”之處。所謂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可愛之人必有可憎之處,極端者必有極端者伴之。

現在很多人的職業都是需要“正襟危坐”的,比如官員、律師、企業家、辦公室職員,等等,他們平時必須要戴個面具生活。人的內心往往是需要平衡的,我們的內心總有陰影的部分,這部分一定要有出口來釋放,所以如果一個人表現得很乾淨,一個可能是他已經內外都很和諧了,另一個可能就是他將髒東西都藏在抽屜裡了。

我們對於完美主義的追求正在試圖將我們所有人的愛擰到一個型號的螺母上,這個完美主義的文化試圖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幸福,除了我告訴你的這唯一的一種以外。所以當我們選擇一個和我們的完美文化不相符的愛情時,我們會有焦慮感,因為我們要背叛的是整個文化。即使我們在深山老林裡,無人知道我們的事情,但我們內心也因為裝滿了完美主義的唯一愛情論而不得安生。

於是極端的優秀背後可能會蘊含著極度的瘋狂,完美主義拒絕一切不符合完美要求的人性的部分。比如一個人的脆弱,一個人的放鬆,一個人的工資水準,這些都是有嚴格量化的標準的。當我們的感情可以量化、論斤來稱的時候,我們的愛也就和一根黃瓜沒有什麼區別了。愛可能永遠無法量化,比如關心和鼓勵、包容和支援、勸解和分享……這些似乎都無法列入完美主義的流水線中,因為它無法展示,無法炫耀,也無法拿到展臺上,供他人觀看。

當完美主義將我們的愛變成動物園或者馬戲團的遊戲時,當別人的掌聲可以確定我們幸福感的時候,我們的愛和一隻會跳火圈的小狗沒有什麼區別了。可惜的是,雖然我們越來越重視隱私,在社區裡安放紅外射線,在窗戶外安放防盜窗,可是我們內心卻時刻讓我們生活在魚缸裡,似乎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得到其他人的評判,這就是一種金魚缸的文化。我們生活在別人的唾液中,唾液的多少決定我們的幸福感。

基於此,我不認為上述的幸福感,是一種我所理解的幸福感,它更像是一場表演,一種嘩眾取寵,一種自我貶低為機器的更低等的運動方向。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的痛苦,來自於衡量幸福與否的標準取決於他人還是自己。我們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很在意他人的眼光,這不奇怪,只是我們在意的程度有區別,受他人的影響程度也有高低。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曾說過一句話:我做了30年心理諮詢,發現幾乎所有來訪者的問題根源都是他們被教會自己輕視自己。我必須說,無論我們現在情感有多深厚,財富有多炫目,最終決定幸福的是我們在愛中的努力。

一個流水線上的螺絲沒有自尊,也沒有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有自我意識的,就像有的選秀選手,她的要強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表演給觀眾看,觀眾們的掌聲決定她的自我價值。

一個人如果沒有穩定的價值感,那麼他就會拼盡全力去追求外面的熱源,他就傾向於用災難性的視角看待未來,因為他沒有熱量,全部的熱量來自目前所得,所以,如果你讓他放棄手中有的東西,無異於讓賣火柴的小女孩扔掉手中的火柴。

一個沒有自我價值的人,會很容易將周圍的人看得比自己還要重,所以他們將所有的能量都用於經營外部的世界,將其他人的需要放置在自己的需要之上,於是他們就覺得安全。他們傾向於用控制的方式來維繫熱量,因為他們不能忍受別人的離開。於是他們往往將愛囚禁起來,就像他們囚禁自己的需要一樣。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總以為情感是固態的,好像有了深厚的情感或者有很多金錢或者很好的預期就會有幸福,於是他們都成了情感的敗家子。很多人以為只要“俘獲”了愛情,就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比如有的適婚姑娘,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錘子買賣”,認為女人在愛情中只有一次選擇,選擇失敗就會一生悲劇,這是一種僵化的思維。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這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路?這條路是通往自殺剖腹之路,我們的人生有必要上演得如此悲壯嗎?不成功,便成仁?我真的想勸有這樣想法的人,我們有太多種的幸福,我們有太多次選擇,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選擇,我們的人生不是一次絕望的衝鋒,而是無數次和其他生命的美麗重逢。

不可否認,一個有能力的老公的確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安全感,但這種安全感既然是別人給的,當然也有可能收回去,人生由別人做主,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那麼我們每一次選擇都會變成一輪盤賭,所以不是我們的選擇有多大風險,而是我們這樣看待自己才是最大的危險。

我們需要學習的,不是如何去選擇一個更好的男友,而是如何選擇一個更好的自己。人人都需要成長,幸福需要善待自己。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才能在大好年華里放鬆地活著,如何才能“得饒己處且饒己”。

愛是永遠無法量化的,太完善的要求就會有太失敗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賈大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