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滯留在愛情經濟艙?教你升等愛情!  

恨嫁這件事似乎是很多女人一生中最艱難的一道坎。邁這道坎之難猶如狗熊掰棒子,似乎一大片玉米地,放眼望去滿世界都是玉米,可是到底哪一個是最適合我的?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樣的玉米棒子?不知道;我又為什麼一定要抱個玉米棒子?還是不知道。

對某些人來說,父母這個“職務”主要有兩件難事,第一件事是督促孩子學習,第二件事是督促孩子結婚。兩件事不成功,那就是超級失敗。我們的某些文化傳統要求我們必須要做好這兩件事,否則人生就沒有價值,都白辛苦了。

一個女孩,到了快30的時候,如果她還單身,她就要面臨一個問題,一個茫然的狗熊,站在一片玉米地裡,還有一群監工在旁邊看著,要她揀一個最符合觀眾們審美標準的玉米回來。我在北京的景山公園經常會看到,每到週末就會有老頭老太太舉著小紙板,上面寫著“徵婚”——不是為他們,而是為他們的子女。

看著他們白髮蒼蒼一副投入的樣子,真的覺得很難過,因為沒有人為自己活著,那些進入相親期的男女們,有多少是因為恐懼來到這個“配種站”的?這句話說得有些極端了,但很多時候,如果連愛都是因為恐懼而萌發的,這還是愛嗎?

我高度懷疑。因為愛不是用來保證我們安全的,愛不是解決恐慌的阿司匹林,它沒有那麼大的功效,我們太過理想化我們的愛了,以及理想化我們的婚姻,把它當成正常人的徽章,當成搪塞父母拳拳之心的糖果。結婚了,最快樂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父母,這就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

這幾年,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離婚率已經40%左右,其他大城市的離婚率大概也相差無幾吧。離婚率這麼高,高到幾乎可以用拋硬幣來預測我們未來的程度,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太草率地步入婚姻,換句話說,我們太不尊重愛情了。

我們不尊重它是因為它本來是一杯《紅樓夢》裡妙玉的“清茗”,而我們卻像劉姥姥那樣“驢飲”了。我們用焚琴煮鶴的方式對待婚姻,那麼婚姻也不會對如此唐突感情的人有什麼客氣的舉動。

我們如何不尊重?因為我們都將愛當成工具,當成塞住父母嘴巴的襪子,當成償還父母情感債務的貨幣,把愛當成了應付未來心理生存危機的麻醉劑,把對方當成了拯救自己世界末日的超人蝙蝠俠。看上去我們似乎對愛很饑渴,可是我們根本不關心這份愛是否成色十足,我們的恐懼驅使我們不加選擇,換句話說,愛情這樣複雜和需要高級情商才能玩得下去的遊戲,我們卻試圖用嬰兒生存需要的方式應對它。它是關於一個幸福的人如何更好生活的事,而不是關於一個悲慘的人,如何活下去的事。

如果你是一個悲慘的人,那麼請不要走入感情,因為你就像一個溺水者,感情只是你拉入自己痛苦海洋的另一個箱子而已,它只能加速你的下沉。如果你有足夠理智,你會知道這很愚蠢,但問題在於一個溺水的人,在鼻子灌滿水的情況下,是無法運用他有限的理智的。

婚姻屬於可以幸福地過單身生活的人。如果你有一個不幸的單身生活,你多半會有一個不幸的婚姻生活。婚姻只是一個容器,最終它還是要裝下你的各種定義——你的定義是“霧都孤兒”式的,還是“遠大前程”式的。

荷塘和男朋友在一起三年了,但他們雙方都非常“規矩”,雙方都沒有越“雷池”一步。本來他們約好今年要結婚的,結果男友說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辦事,要不乾脆分手。他們當初是別人介紹的,交往很謹慎,現在也老大不小了,分手後荷塘唯一的收穫就是成了剩女。現在男友告訴她,其實當年和她在一起,也是很勉強的,都是家裡逼的,那時候他與前女友分手已一年,家裡怕他找不到媳婦,就死活逼著他跟她交往。其時,男友對荷塘並不滿意,覺得她挺胖的,但是接觸下來又覺得她人不錯,很善良,就一直處著。

同樣,荷塘一開始對男友沒有很深的感情,但是三年了,荷塘卻慢慢對男友有感情了。現在男友說要分手,她很難過,如今她都28歲了,她真的覺得自己沒有勇氣一個人走下去……當然男友也狠不下心來,之前他們分開好幾次,又不知不覺地拖著了,他們很清楚地認識到不能這麼耗著了,現在兩家大人都盼著他們辦事,可男友又變招……

其實兩個人都曾咬牙切齒地想要分手,可是目前的關係卻成了雞肋。明顯他們都不太滿意對方,從兩個人三年都不越雷池看來——也許他們倆並不是那麼喜歡做君子和淑女,而是因為,他們也許根本還沒打算進入愛情,卻還要想由此發展一段幸福的關係,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個經常發生的畫面:從前有兩個人,因為種種非本人意願的原因,他們虛鸞假鳳地在一起,沒想到時間久了,似乎又有了一點兒弄假成真的意思。他是為了做給家人看,且覺得她性格善良,也就先“隨便”處著;而她也似乎開始沒有投入感情,後來卻發現自己感情投入其實蠻多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都沒有真正解決的手段。狠不下心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內心都害怕一句話:你怎麼知道以後會有好玉米等著你,萬一下一個更差呢?

就像一個獵人,他知道必須要打到一頭鹿才能給全家老小吃,但一隻松鼠成了他的獵物,他就坐在樹樁上,不想再走了。戀愛也像打獵,因為樹林裡有太多讓他恐怖的東西,比如說孤獨,比如說被歧視,比如說內疚感和罪惡感——無法滿足父母的痛苦;還有最重要的是:無法認同自己的價值,感覺好像被這個世界的人都拋棄了……

我們的愛,用一個成語“按圖索驥”就可以形容。我們的愛情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我們按照內心的圖紙找到的,這個世界不存在什麼緣分,而只是有各種不停的選擇,如果我們在同一個地方摔倒,是因為我們有反復要在同一個地方摔倒的理由。

一個價值感低的人,會收集各種證據證明自己是多麼的沒有價值,一個價值感高的人也是個善於發現自己各種優點的人。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收集到足夠的證據,證明你是一個毫無希望的剩女,同樣也可以證明你的確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女孩,只要你願意去做。

我在培訓中,經常會玩一個名叫“戴高帽”的遊戲,就是讓人們分成幾個小組,讓大家坐下來,每個人都要說另一個人身上值得欣賞的部分,一定要將這個欣賞的部分用事例來說明。很多人都感慨,長這麼大,真的是頭一次會有這麼多人發現自己的優點,原來自己有這麼多值得欣賞的部分……

但是我們的文化中經常會出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樣的關鍵字。我們習慣於將自己的價值或者過分放大,或者過分縮小,很多剩女之所以剩下來,是因為她們將自己關起來,不讓自己有任何可能,那麼鎖住她們的牢獄,名字就叫“你不配”。

是什麼讓我們的感情成了替補?是什麼讓我們無法承擔風險?又是什麼讓我們委曲求全,就找一個次好的物件,勉強填補眼前的巨大空白?是什麼讓我們無法有勇氣將一切推倒重來?因為我們害怕面對自己,面對“危險”的世界,於是我們寧願捨棄掉機會,也要勉強自己在井中觀天。這是很正常的,其實很多人都寧願做那個把腦袋埋到沙子裡的鴕鳥,也不願意面對現實的世界。

因為我們習慣於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沒有資格擁有幸福,我們沒有能力擁有幸福,我們是差的,我們是不夠好的,我們是沒人要的……當這些悲慘的字眼充斥我們的內心時,我們就會將這個劇本變成現實。

有時候,我們不做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不分手,可以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聊勝於無;分手可以擁有新的可能。不分手,對未來沒有任何預期,總處於瀕臨分手的崩潰狀態;分手了,又好像要進入“剩女”的大軍中,等待我們的是一個人走下去的孤單和空虛。未知總是可怕的,所以我們寧願抓住眼前能抓住的。眼前的安全感和未來的安全感在內心衝突著,兩種焦慮在PK,現在它們勢均力敵,誰也不肯退讓。於是我們僵在半空中,進退兩難。

中間狀態的好處可以讓我們將一切歸咎於外,而不用自己負責,但也許不做選擇是我們在情感中不太好的選擇之一,很多人就是在不做選擇和倉促選擇之間來回晃悠,其結果就是一連串糟糕的選擇,這個情形可以參照那些股市的套牢者。

往往那些無法承擔風險的人,卻是風險最愛選擇的人群,因為恐懼,也因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抓住機會,即使機會到了,他們也不願意相信這是機會,更不願意相信自己有能力抓住。他們閉上眼睛,將這個世界想像成可怕的地獄,然後按照他們的墨鏡來定義這個世界。結果是什麼呢?他們果然看到了一個可怕的世界。

但同時也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我們也許通過蹉跎歲月這種方式來向父母示威,因為這是折磨父母最好的方式,也是顯示我們意志的最好方式,因為我們的內心會告訴我們,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場全力以赴的愛,而不是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剩骨頭。

怎麼辦?第一種選擇是持久戰,這種痛苦的狀態不會持續很久,痛苦會逼迫我們做出選擇。但這種選擇,毫無疑問,傷害性很大。第二種選擇是相對快速的解決方式:第一要承認我們的第三狀態,分與不分的臨界狀態;第二是給這個狀態一個期限,如果在這個期限內,通過我們的努力無法“前進”,那麼就要分手。有最後期限的好處是給我們一種確定感,不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第三,我們要做的是真正的交心,看一看,阻礙我們繼續在一起的到底是什麼?但這一過程比較微妙,因為就是因為我們無法充分滿足彼此需要,才讓我們處於尷尬的境地。

我建議雞肋情侶們最好一起精確地梳理三年的感情,才能做出最終的判斷。否則帶著對未來生活的巨大恐懼感和對情感付出的不甘心分手,會給自己和對方帶來比較大的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賈大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